【序】坚持文化自信是当前中央和国家的政策导向,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保障, 每个中国公民都应以此为自豪并认真遵守。 然而, 2019年10月13日, 上海市金融报社总编助理俞莹以“资深赏石评论家”头衔, 应具有法国社会背景的李昌银邀请, 参加在徐州观像博物馆举办的一场以灵璧石为主题的研讨会, 俞莹演讲内容引用美国收藏家罗森布鲁姆之言全盘否定灵璧石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引发全国灵璧石界一片声讨。 事件始末一:2019年10月13日, 宿州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灵璧县渔沟镇爱石协会秘书长马祥应邀参加徐州观像博物馆举办的灵璧石研讨会, 现场聆听四位主讲人之中的三位所谓赏石专家的讲座【上海金融报社总编助理俞莹、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宣传部部长宦振宏、安徽大学团委副书记高贵和】, 演讲内容一致存在扭曲灵璧石文化历史, 诋毁、抹黑灵璧石文化, 严重损害灵璧石形象, 马祥不仅当场对三位专家予以驳斥, 而且要求他们予以检讨、道歉, 虽然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宣传部长宦振宏当面承认发言不妥, 但是一场灵璧石界的文化风波由此拉开序幕…… 事件始末二:应邀到徐州观像博物馆参会人员之一的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女子赏石协会秘书长谢金陵首先向俞莹等三位大师开炮, 并在灵璧县家园网站发表《为天下第一石--灵璧石正言》的文章, 接着宿州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灵璧县渔沟镇爱石协会秘书长马祥向社会揭露徐州观像博物馆举办灵璧石研讨会内幕和俞莹、宦振宏等人损害灵璧石形象事件始末。 事件始末三:2019年10月18日,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从灵璧县家园网站发布谢金陵文章得知此事, 立即召开会议, 与会领导义愤填膺, 要求对徐州观像博物馆和俞莹、宦振宏等人诋毁抹黑灵璧石文化一事进行谴责并依法调查处理。会长黄国强表示, 无论维权之路如何坎坷, 决不做现代版的文化奴隶, 要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护者!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认为:中国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历史记载, 二是民间传说, 三是文学作品。我们现代人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着约定俗成, 有中求精, 无中生有的原则。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奔腾不息, 源远流长, 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经典。灵璧石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 历史有记载, 民间有传说, 文学作品有章节, 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无可争议。 事件始末四:2019年10月20日,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发布维权公告, 针对徐州观像博物馆组织实施和上海市俞莹、宦振宏, 安徽大学团委副书记发表诋毁抹黑灵璧石文化一事进行依法维权。 淮北市文道灵璧石博物馆馆长秦文联率先在《石界》网站发表书名文章, 揭露事件真相, 随后, 徐州观像博物馆、石头圈等网站迅速发声, 对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主要领导进行谩骂攻击, 不明事理的人也跟着起哄。文化汉奸之名再次响彻中国大地…… 事件始末五:2019年10月24日深夜, 宿州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灵璧县渔沟镇爱石协会秘书长马祥向上海市俞莹、宦振宏, 安徽大学团委副书记高贵和发布《赏石擂台赛》挑战书, 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全国的灵璧石爱好者纷纷发表意见公开支持马祥。 上海市俞莹、宦振宏则表现的十分冷静, 以不接受匹夫之勇为由拒绝《赏石擂台赛》邀请, 但是随时接受文章和理论挑战。目前该事件的发展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 全国石界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旷世赏石擂台大赛能否如期举行! 笔者认为, 上海俞莹、宦振宏、安徽大学团委副书记高贵和不敢应约, 因为一旦应约就会有被揭穿伪专家的可能。理论来自于实践, 真正的专家是那些来自于基层的人民群众和广大石友! 是英雄还是狗熊,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灵璧县家园网发布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女子赏石协会秘书长谢金陵文章, 驳斥俞莹、宦振宏、高贵和三位赏石伪专家诋毁抹黑灵璧石文化,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真相。详文如下: 观象博物馆于近日成功举办了“观象2019秋季赏石拍卖会”,拍卖会结束之后,又于第二日上午隆重召开“2019观象赏石学术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以“灵璧石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为核心议题,就“灵璧石是否为天下第一石”等赏石理论进行深入研讨,多位专家从不同专业角度做出相应的解读,从而引发各种深度探讨和碰撞。 先在这里向几位专家致以深深的敬意,为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公正的赏石态度而感慨不已,他们对赏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让赏石文化深入人心,为赏石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他们的学术观点,我深为折服,但对有些观点持保留意见,现在提出来仅供商榷。 “灵璧石是否为天下第一石”作为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三位老师不约而同的从多个层面分析,给出同样的答案:“灵璧石不是天下第一石。” 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专家说现代人遇到问题喜欢用度娘,但百度常常会让人误入歧途,比如很多人误认为“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为宋代诗人方岩所写,诗歌的真正出处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灵璧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诗句从其中所摘选。“一石”应为“一峰”,一字改变,意思亦改变。专家认为,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用一块石头代表所有灵璧石。 其二:《云林石谱》把灵璧石排在第一,而把英石排在第十三位。专家谆谆告诫大家:“杜绾介绍的所有石种不涉及褒贬优劣,灵璧石排在第一,不必过度解读。”言下之意,就是你灵璧石排得再靠前,也别想当老大,人家杜绾先生根本没有让你当第一的想法,之所以把你排在前面,完全是当时老人家的心情所使然,与你灵璧石的地位毫无关联,千万别想多了。 其三: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里灵璧石虽然排在首位,专家也很宽厚友善的提醒大家,赵希鹄老先生“也并没有明确孰优孰劣”,当然排名也没有先后之分。既然排名不分先后,你灵璧石怎么可能担当起天下第一石的重任? 其四:当今石界流行一种说法:乾隆为灵璧石御题“天下第一石”。专家们经过种种研究梳理,得出结论是:乾隆六下江南,连灵璧的边都没沾过,怎么可能给灵璧石题字?题字是电脑P出来的。既然乾隆没有题“天下第一石”,灵璧石就不是天下第一石。 ……然后经过各种诗词,典籍,文化名人轶事,历史……等等角度来分析,论证,推断,最后得出让人瞠目结舌的结论:“太湖石”自古至今风头强劲,文人墨客歌咏不绝,应该按文人喜好划分,而不是从石的综合角度考虑,所以列第一位。 在此,我不揣浅陋,就专家们罗列的这些论据进行分析。 其一:戴复古的《灵璧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很长,抄录如下: “灵壁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身巍巍, 巨灵怒拗天柱掷。平地苍龙骧首尾, 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碧玉, 秀润四时岚翠湿。乾坤所宝落世间, 鬼神上诉天公泣。谓有非常人, 致此非常物。可磨斫贼剑, 可倚击奸笏。可祝不老年。 可比至刚德。自从突兀在眼前, 溪山日夜生颜色。君不见杭州风流白使君, 雅爱天竺双云根。又不见奇章公家太湖碧, 高下品题分甲乙。二公名与石不磨, 今到方岩有灵壁。我来欲作灵壁歌, 击石一唱三摩挲。秋风萧萧淮水波, 中分南北横干戈。胡尘埋没汉山河, 泗滨灵壁今如何。安得此石来岩阿, 郁然盘礴中原气,对此令人感慨多。 这首诗歌中的灵璧石应该是体型较大的户外观赏石,山峰巍巍,体势雄伟,像折断的天柱,又像平地的苍龙,声如青铜,色如碧玉,气势纯正,至刚至坚,能斫贼击奸,能益寿延年。当时山河凋敝,时局动荡,戴复古怀家国之忧,具赏石慧眼,对灵璧石的巍巍雄奇,坚贞刚正惊叹感慨,不仅从赏石美学的角度对它外在的美大加称颂,更对它内在的品质引以为傲。所以心气激荡,挥毫疾书,泼就此诗。作为灵璧精品石,无论大小,坚贞纯正、气度非凡和深沉气象都是灵璧石特有的品质。 专家们只注意到在百度上有人断章取义,或张冠李戴,错解了原本是戴复古的这首诗词,却没忽略这首诗的深度和高度,以及作者对灵璧石赋予的深沉情感。仁者乐山,正是灵璧石有巍巍山峰的气势,雄浑盘磅,郁郁然中原之气象,才更为彰显灵璧石的突出品质和地位。 其二:《云林石谱》作为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只收录了这部石谱,其余石谱都没有收录,由此可见这部专著的权威性。 而专家妄加猜测,轻率断言作者在写作此书时,石种顺序不分先后,把灵璧石排在第一,无须过度解读,只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方式,言下之意,谁都可能放在第一位。 这真是贻笑大方。古人治学态度远比今人严谨深刻,尤其古代的礼仪制度对顺序排位远比今人严苛,长幼尊卑,前后主次,井然有序,对著名石种的排序自然会慎之又慎。怎会无端把灵璧石放在首位,而非其它石种? 专家也在序言中提及,古人划分石种,石头的质地放在首位,灵璧石不仅清润,声音也锵然有声,而其他的所有石种都稍逊之或远远逊色,请问,这难道不是灵璧石必须排在首位的最有力证据? 其三: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里也把灵璧石排在首位,专家再次提醒大家,赵希鹄老先生“也并没有明确孰优孰劣”。 《洞天清禄集》开文房品玩的先河,是文人收藏的经典读本,被后世公认为是文房清玩收藏的宝典,堪为书香赏石佳品。这样的重籍同样把灵璧石排在首位,并强调“润者可爱,枯燥者不足贵也”,而太湖石,英石的质地和灵璧石的石质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从这里又可以明证,古代文人赏石,不只是注重石的体态形状,更重视质地是否坚实细密?石色是否润泽含蓄?音质是否锵然清越? 古人著书立传,态度端正方能传于后世,两部作品历百年而不衰,如果无主次,无轻重,无顺序,无先后?试问,这样的作品能令人信服,让后人奉为圭臬吗? 其四:乾隆皇帝并没有写下“灵璧第一石”的题字,所以灵璧石不能作为灵璧第一石。 对于专家们从各个方面搜寻的资料证明,乾隆的确没来过灵璧,也没有给灵璧题字,作为诗歌产量天下第一的皇帝,甚至没有留下明确赞美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的诗篇。专家们不仅欢欣鼓舞,以为终于找到灵璧不是天下第一石的有力证据。 在此,我想反问,乾隆没有写下灵璧第一石的题字,那么他明确写下或表达了灵璧石不是天下第一石的文字了吗?乾隆没有写赞美灵璧石的诗歌,难道就可以否定灵璧石在中国观赏石的重要地位吗?难道乾隆写下过其他石种是天下第一石的题字? 反证之,为什么人们会相信乾隆题写灵璧天下第一石?完全是因为灵璧石的品质和地位起了决定作用啊。 自古以来,评判石头历史地位的标准是综合考虑的,不会从个人的喜好或单一的标准来衡量。灵璧石以瘦皱漏透闻名于世。其中的漏是指孔洞暗窍上下可穿行,一孔注水,孔孔可入,自下一孔焚香,众孔皆烟。上承天露,下接地气。 音质更是如磬如铜,铮然有韵。石质坚硬致密,石肤细腻温润。而这些都是南方石种所无法比拟。灵璧石的种种优点可以一言囊括:别的石种有的优点,灵璧石有。别的石种没有的优点,灵璧石仍然具备。 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的地质学家张家志老教授把一生都献给了地质学,在为大家主讲《灵璧石的质形色纹皮度声自然要素地学解读》时,也深为灵璧石的魅力所征服,同时他从客观的科学的角度对灵璧石做以深刻的解读。他说有一种灵璧石如同凤凰飞舞,蛟龙盘曲,他这么多年考察了所有的石种,唯有灵璧石有这种形状,非常有冲击力和震撼力。他感慨说:灵璧石的地质成因非常复杂,出产的区域也非常小,成就了灵璧石的珍贵和稀缺性。他最后总结:众多石种中,灵璧石内涵最丰富,成因最复杂! 综上所述,敢问:在赏石之路上,灵璧石不是魁首,谁又敢与其争锋?! 上海市金融报社总编助理俞莹文章《灵璧千年流变》全文如下: (一)灵璧石进入文人赏玩视野,无疑是在宋朝开始。 说起灵璧石在宋代的地位,人们往往大多引用宋代诗人方岩的一首诗:“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其实这是一个误传,宋代没有方岩这个诗人,《全宋诗》也没有收录这首诗。 这首诗的真正出处,应该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灵壁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灵壁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身巍巍,巨灵怒拗天柱掷。平地苍龙骧首尾,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翠湿。乾坤所宝落世间,鬼神上诉天公泣。......” 开封市龙亭公园龙亭大殿一侧灵璧石“宋宫遗石正反面”戴复古(1167-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方岩王侍郎”,方岩是地望(今属浙江温岭),王侍郎是指王居安(约1167-1232),字资道,黄岩人。原籍方岩,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曾任工部侍郎、福州知府、龙图阁直学士等职,著有《方岩集》。王居安也有石癖,他在《考试当涂次池阳崎岖山行石多可爱因用袁席之韵》诗中提到:“平生爱奇石,如见古君子。” 类似戴复古这首咏赞灵璧石的诗,其实在宋诗(《全宋诗》)中远远少于咏赞英石之诗。尽管在这首诗之前,已经有《云林石谱》问世了。 南宋杜绾《云林石谱》可以说是古代首部专门的岩石矿物著作,涉及沉积岩、变质岩中的多种岩石。“是书汇载石品凡一百一十有六(其中,青州石、登州石、韶石、钟乳石等有两处提及),各具出产之地采取之法,详其形状、色泽而第其高下,然如端溪之类兼及砚材,浮光之类兼及器用之材,不但谱假山清玩也”。(《四库全书》前言)。其中还包括不可移动的自然景观石,还记述了箭镞石、白马寺石两种石质文物。《云林石谱》虽然收录了百余种石品,却也有遗珠之憾,包括当时已经开发的浙江青田石、福建寿山石等均未收录。 《云林石谱》之中,灵璧石排在第一,这也被许多人认为灵璧石为百石之首的最早出处。其实,杜绾在书中介绍的所有石种,几乎都不涉及褒贬优劣,所以,灵璧石排在第一,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必过度解读。从其排列石种来看,近百种石种中,前五位的分别为灵璧石、青州石、林虑石、太湖石、无为军石,英石居然排在第十三位。 其实,在《全宋诗》中,以英石为题的诗作远远大于灵璧石,也是当时文人非常喜欢的石种,如果是按照石种优劣排位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能排在第十三位了。如宋代曾丰在《乙巳正越过英州买得石山》诗中提到:“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英石不与他石同”,“其色灿烂声玲珑”,云云,对于英石的声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云林石谱》排列第三的林虑石,在南宋诗人陆游笔下曾经排名在前(产地在今天河南安阳的林州山中),甚至排在灵璧石之前,陆游在《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中称:“林虑灵壁名宇宙,震泽舂陵稍居后。”在《吾家旧藏奇石甚富,今无复存者,独道石一尚置几案间,戏作三绝句》诗中也提到:“林虑灵壁俱尤物,散落人间不复还。”可见,当时林虑石声望之高。林虑石在宋徽宗崇宁年间才有发掘,曾作为贡品入宫,所以当时声名鹊起。 杜绾本人应该是个鉴赏家,他对于奇石品种的鉴别、品第,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认可。孔传作序中提到的“润燥者有别,秀质者有辨”,实际上明确了奇石质地的重要性。因为所谓润燥,是指石头表面的光泽,俗称包浆,这与质地的优劣密切相关。从《云林石谱》的描述来看,石质的坚与不坚,是与润和燥相对应的,也与其所叩之声音好坏攸关。如灵璧石“清润,扣之锵然有声”,青州石“微燥,扣之有声”,林虑石“质坚润,扣之有声”,太湖石“性坚而润…扣之微有声”,无为军石“黑而润…扣之有声”,临安石“温润而坚,扣之有声”……英石“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其差别可谓细致入微。从其好恶来看,作者显然喜好质地坚润,叩之有声的石头。灵璧石之所以位列《云林石谱》首位,可能有这方面因素。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清代灵璧石“坐虎” 顺德点石堂英石“云骨”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约晚于杜绾《云林石谱》近百年,此书可以说开了文房品玩之先河,是一本文人收藏的经典读本,比同时代的类似著作具有更体系化的收藏品类和更丰富的品鉴标准,被后世认为是文房清玩收藏的宝典。清代《四库全书提要》称之“其援引考证,类皆确凿,固赏鉴家之指南也。”此书受到晚明文人学士的高度认可,在明代的刊刻和手抄广为传播,成为当时文人写作效仿的榜样,其很多论述被广为引用。作者共列出了十个收藏门类,其中几个品项是第一次列为收藏品类,包括怪石等被首次与其他文房类古玩书画收藏相提并论,具有划时代意义。 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 “怪石辨”列举八个石种中,都是“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嵚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排列前五位的分别为灵璧石、英石、道石、融石、川石,从其内容来看,大致是按照质地优劣排名的,赵希鹄在质地上强调“润者可爱,枯燥者不足贵也”(英石),但也并没有明确孰优孰劣。类似“排名不分先后”的做法,如在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之中也存在,该书排列前五位的,分别为永宁石、壶中九华、小岱岳、凤秀丹山、宝晋斋研山,也看不清楚作者的真实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怪石辨”中有“东坡小有洞天”一目,“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藏香炉,引数窍,正对岩岫间,每焚香则烟云满岫。”此石首次提到石下置座(可能为漆木座),后来曾经归黄庭坚收藏,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有图绘,也是一方名人名石,但石种不详。按照作者在介绍灵璧石时候的描述,“此石能收香,斋阁中有之,则香云终日盘旋不散,不取其有峰也。”则“东坡小有洞天”当为灵璧石也。 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 明代《素园石谱》“小有洞天” (二)灵璧石真正确立其第一地位,应该是在大一统的元代。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中记载:“鲜于伯机(鲜于枢,字伯机)论石,以太湖为第一,山石次之。”鲜于枢作为元代著名书法家,也是一位石痴,所以他的论点应该是有代表性的。他以为太湖石排列第一,山石(大多指灵璧石)其次。佚名《渔阳公石谱》(据我考辨,作者就是鲜于枢)则提到:“大概北人贵湖石,南人重灵璧,为远物也。今车书混一,宜以湖石为第一,山石次之。”可见,在元代大一统之前,北方人爱太湖石,南方人爱灵璧石,太湖石和灵璧石两者平分秋色。南宋佚名《百宝总珍集》中有一则“灵璧石”,指出“此物文官多爱”,说明南宋文人士大夫偏爱灵璧石。 清代王廷章款题“灵璧奇峰” 不过,元代灵璧石地位明显有所提升。元代孔克齐《静斋至正直记》中有“灵璧石”一则:“灵璧石最为美玩,或小而奇峰列壑,可置几玩者尤好。其大则盈数尺,置之花园庭几之前,又是一段清致。谚云:‘看灵璧石之法有三:曰瘦、曰绉、曰透。’瘦者峰之锐且透也,绉者体有纹也,透者窍达内外也。凡取其色之黑而声清者,灵璧也。”首次明确提出灵璧石“最为美玩”。这与陶宗仪《说郛》的刊印差不多同时代,其中《渔阳公石谱》提到的米芾“相石之法”(秀、瘦、皱、透;或是秀、瘦、雅、透),两者颇为吻合,说明大一统的元代,确实已经流行瘦皱透之赏石之法,而且是源自灵璧石,只是还没有“漏”之说。实物也有标准件。如洛阳白马寺大雄殿元代漆夹纻十八罗汉塑像之一摩诃迦叶尊手中捧持的一方盆石,就是符合瘦、皱、透之相石法的。 关于相石法的词汇,古代大致有瘦、皱、漏、透、秀、雅、丑等之说,其中瘦、秀、雅、丑等,都与书画和其他艺术审美有关,其实是一种借用或是挪用,但语境有所不同。如秀字,原来有优异、美好等意,用于赏石则多指质地之优良,即南宋孔传在《云林石谱》作序中提到的“润燥者有别,秀质者有辨”。实际上明确了奇石质地的重要性。 明代《十竹斋书画谱》中的供石形象 唯有皱、漏、透是一种赏石鉴赏独有的语汇。其中,“漏”之说迟至明代晚期才有出现。如书画家董其昌《画旨》中称:“昔人评石之奇曰透曰漏,吾以知画石之诀,亦尽此矣。”已经明确了漏之说,而且将漏与透相提并论了。但即使到了清代,“漏”之说似乎也没有广泛流行。如晚清广东佛山藏石家梁九图在《谈石》中指出:“藏石先贵选石,其石无天然画意者不中选,曰皱,曰瘦,曰透,昔人已有成言,乃有时化工之妙却不在此,赏识当在风尘外也。” (三)到了明代,灵璧石案几供石第一地位已经无法撼动了。晚明苏州文人鉴赏家文震亨《长物志》“品石”篇中,首次明确指出:“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后世遂成定论。如清初松江文人黄图珌也认为:“石为元章之友,曾具袍笏下拜,最是高洁贤贞之品,几案间不可无也。以灵璧石为妙,小山但取其玲珑,最怕其顽钝耳。”(《看山阁闲笔》卷十二)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虽然好石有癖,写过许多咏石御制诗(以历史名石和太湖石居多),在宫中(御花园、宁寿宫)收置有不少灵璧石,但有关灵璧石的诗作几乎未见。有一首诗,还是与制作钟磬的灵璧磬石有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御制诗《赋得泗滨浮磬》五言诗,有“行舆缘问俗,浮磬未曾歌。......玉陇恒致贡,灵璧那须科。”云云,其中提到了原来坛庙编磬一直沿用灵璧石,自从乾隆二十二年彻底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以来,颁令新疆和阗地区每年分春秋两季贡玉,和田玉源源不断入宫,故改石磬为玉磬。不过,灵璧磬石制磬之习似乎并未因此中断。如北京天坛公园收藏有一方“乾隆三十四年制”(1769年)金字楷书的“蕤宾”灵璧石磬,可证当时御苑还在用灵璧磬石制磬。 清“乾隆三十四年制”(1769年)金字楷书的“蕤宾”灵璧石磬 故宫宁寿宫清中期须弥座灵璧石 清宫旧藏乾隆瓷山子 清代覆灭以后,随着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沉沦消亡,代表他们这种观念艺术的古典赏石也越来越不合时宜了——除了一批怀旧的文人和艺术家,赏石的风向标有所转向。 美国已故“文人石”收藏家罗森布鲁姆曾经认为,当代中国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文人石”。此话虽然不无偏颇之处,但实际上说得便是如今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人”了。 比如,20世纪40年代,北平琉璃厂古董商赵汝珍著有《古玩指南》一书——向来被认为是古玩收藏与鉴赏的入门宝典,其中也列有“名石”一章,在描述当时玩石概况时提到:“现在好之者既鲜,而天地之精英亦遁世不显。”“至若古人极为重视,而今日已不可见之名石,为数甚多。”云云,反映出当时玩石之风的确处于低潮。据《古玩指南》介绍,在当时“北京可得见之名石”只有五种:大理石、太湖石、英石、雨花石、孔雀石。其中灵璧石居然没有提及,而英石“常见有石刻之人像或神佛像”,作为古代供石主要代表的灵璧石和英石居然落到如此地步,也可见在当时古典赏石的式微也是不争的事实。 近代书画家吴昌硕遗爱(灵璧)石“水绘灵石”及其铭刻 三十年代张大千与友人在欣赏奇石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名石之说灵璧石的排名。“四大名石”之说,一般是指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和昆石,这“四大名石”也是古典赏石审美的优秀代表。将这古代四种名石相提并论,最早见于20世纪20年代负笈求学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建筑师”童寯1965年撰写的《石与叠山》一文,其中提到:“山水以文人画为极则,最初发现山石之美者亦文人,文人不独酷爱太湖、灵璧、英石、昆石,且于登涉览胜之际,到处搜觅美石,笔之于书。” 至此,灵璧石千年历程似乎走到了尽头。正如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别业》有句:“行到水穷处,坐观云起时”。改革开放以后,灵璧石迎来了新生。 |
公司简介|业务介绍|汇款账号|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免责声明|知识产权声明| | ||||||
Powered by © 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奇石展 www.zgqsz.com 版权所有 | ||||||
营业执照 豫ICP备17012972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2-20140046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豫网文1576-012号 豫公网安备 41138102000121号 |
||||||
指导单位:中国观赏石协会 中国奇石文化艺术协会 中国奇石展组委会 中国奇石文化研究会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 | 运营管理:河南京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南阳恒盟律师事务所 | |||||
客服QQ:254013166 1980017353 投稿邮箱: kefu@zgqsz.com 服务热线:杨会长 13938994987 | ||||||
中国奇石展.中国石展网.中国奇石网.奇石展销会.奇石论坛.奇石博览会.珠宝展销会. |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 |||||